<p id="z9xtx"><listing id="z9xtx"></listing></p><mark id="z9xtx"></mark>
<meter id="z9xtx"></meter>

<big id="z9xtx"></big>

<delect id="z9xtx"></delect>

<mark id="z9xtx"><menuitem id="z9xtx"><b id="z9xtx"></b></menuitem></mark>

<delect id="z9xtx"><thead id="z9xtx"><ruby id="z9xtx"></ruby></thead></delect>

      <rp id="z9xtx"><sub id="z9xtx"></sub></rp>
    <delect id="z9xtx"></delect>

    <ol id="z9xtx"><progress id="z9xtx"></progress></ol>
    <p id="z9xtx"></p>

        公司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发展清洁能源 助力碳中和!2021碳中和大会在杭召开!

        发布时间:2021-10-20 10:49:02

         

        2021年10月18日下午,2021碳中和大会在杭州成功召开。大会以双碳目标下如何发展清洁能源为主题,吸引了近50位光伏、氢能等国内外行业专家及企业家、600多位行业代表齐聚杭州,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图片
         

        此次大会系第十六届亚洲太阳能光伏创新与合作论坛和第四届亚洲氢能产业发展论坛的主论坛部分,由PGO绿色能源生态合作组织、浙江省氢能学会、长三角(浙江)氢能产业技术联盟和PGO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艾灵会展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浙江长广集团、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新能源分会、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会由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主持,PGO绿色能源生态合作组织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元为大会致开幕辞。


        图片


        周元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近期我国出现电力紧张局势,而目前光伏发电机、风电的装机比例相对较低,再加之受间歇性特点、地区分布不平衡和成本因素影响,还难以担当重任。尤其是今年各地为“双控”目标关闭了一些煤矿,受疫情影响国际运输成本高涨,全球政治及贸易形势的变化叠加,以及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价格暴涨等诸多国内外因素,导致我国煤电厂亏损、电力供应减弱,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因此,必须考虑光伏、风电与传统能源的协调发展,还要考虑光伏、风电与储能、氢能相结合,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
         

        会上,PGO副会长、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陆川,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特聘专家雷宪章,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主席兼总裁张久俊,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卫昶,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沈轶,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唐杰灵,国家级媒体《经济》杂志社副主任王琤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陆川与大家分享了“双控”趋势下新能源重点应用路径。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能耗双控”的目标是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现今在“双控”趋势下,新能源重点应用路径有哪些?陆川指出,新能源可以重点应用于工业能源消费、居民生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等领域。
         

        陆川表示,在2021年9月7日试点启动的绿色电力交易中,浙江省共有32家风光发电企业与30家电力用户参与首次交易,成交电量3.0075亿度,正泰以售出电量4,348万度排在浙江省企业第三位、民营企业第一位,展现了民企主动拥抱低碳转型的积极态势。而在居民生活领域,正泰应用诸多场景和技术(光伏、楼宇能效、储能等)提供户用光伏数字化绿电产销服务,并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模式,开展整县推进,助力消费侧最大限度实现碳中和。与此同时,在港口绿色能源应用、绿电交通、智电民宿、饲养行业、建筑节能服务等领域,正泰也已进行了多种方案的成功探索。

         


        受疫情防控影响,身在德国的雷宪章院士通过视频连线,并从四个方面和两个维度与大家分享了通过电氢融合协调的方式助力中国碳中和。雷院士认为,碳中和核心是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它首先是一场能源领域的深刻革命;由于它要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所以能够在转化过程中倒逼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完成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中国70%以上的石油是靠进口,我们要改变全球以石油为主导的地缘政治,打破美国封锁垄断,通过发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抢得话语权和主导权。从欧洲能源转型的经验中可以看到,电氢相互耦合,建立“宜电则电,宜氢则氢”的新型电力系统,能较好的完成能源转型目标。

         


        张久俊院士向大家汇报了氢燃料电池的发展状况。目前各个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里的关键部件就是电池,可能是燃料电池,也可能是锂电池。燃料电池中一定要优先发展氢能燃料电池,因为氢能燃料电池有很大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用氢能,排放出来的是水,不污染环境;其次是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非常大,可以从100到1000瓦时每公斤。

         

        张院士指出,发展氢能源是一个大产业,中国市场巨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要注重技术和资金瓶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好在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和巨大的市场支持,具有很好的后发优势。燃料电池已被认为是电动车的终级主力电源,目前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及发展加氢站的耐久性仍然是主要努力方向,主要集中在双极板和高压空气泵等方面。从目前开始就要开始发展非贵金属催化剂取代Pt催化剂,这是很大的选择。最后,中国须要下大力气掌握燃料电池的五大核心技术。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简称“低碳院”)卫昶院长在会上表示,不管是二氧化碳减排还是储能还是氢能,技术创新是关键,没有好的技术创新,产业链成本是下降不了的,实现双碳目标也是非常艰难的。第一,在双碳目标下,如果用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就是不可避免的,二氧化碳一定要能够实现低成本捕集利用才行;第二,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大趋势,但是储能技术必须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第三,储能有多种形式,氢能也是储能的一种,也是现在很火的领域,有很好的前景,氢能更多的要关注绿氢、液氢。

         

        低碳院聚焦三类技术:原始创新技术、战略支撑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具体的技术领域分两大类:一类是低碳能源技术,包括氢能技术、储能技术、太阳能技术、CCUS;另外一类是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包括环保技术、高附加值煤化工技术、绿色煤炭技术和清洁发电技术。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沈轶从碳市场体系、全国碳市场、自愿减排市场、碳普惠市场、碳中和生态圈、碳交易对清洁能源行业的推动等六个方面分享了碳交易对清洁能源发展的影响。沈轶表示,中国建立碳市场的核心就是要用市场化的方式促进企业和整个社会的碳减排,不管是光、风还是其他清洁能源,在前期大多数都是依靠政府补偿,现在有了碳市场,企业可以通过相应的项目减排达到市场化补偿,对于清洁能源的健康发展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碳市场政策中就有这一条,重点排放单位未来可以用光伏发电产生的CCER核减量去抵消碳排配额中的一定的清缴比例。

         

        同时沈轶还表示,目前国内的碳交易市场是产品的现货市场,从交易体系来说,未来还会有更多更高层次的碳市场。我国下一步重点是要建设国际碳交易中心,对接国际市场,争夺碳定价方面的国际话语权。

         


        华为数字能源唐杰灵总为大家分享了华为公司对碳中和的解读,包括华为公司数字能源的战略以及在未来要发力的方向。唐杰灵表示,未来随着火电机组逐步退出,提供系统的支撑和惯量以及电压的稳定性、频率的稳定性逐步减弱之后,需要由新能源、风电、光伏以及储能氢能自己形成的融合的新能源发电系统来承接电网对它的要求,未来的技术路线是新能源发电,电器性能、并网性能指标会逐步接轨火电,火电具备什么样的特性,新能源就要具备什么样的特性,这个技术路线不要再反复考虑其他的辅助设施,增加大量成本不解决经济性的问题。

         

        随之大量需要解决能量调度和管理的需求,随之而来需要大量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加持。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不可能纯粹的是能量流向的,它会伴随大量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一系列技术的应用和加持。华为从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维度根本上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和碳中和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挑战,通过技术手段保驾护航,通过华为能源云打通各个场景能量的发电、用电和储电。

         


        经济杂志社副主任王琤向大家介绍了国家级媒体《经济》杂志社的情况。经济杂志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内参刊物,是党和国家的碳中和政策主张的传播者,也是清洁能源健康发展的推动者。
         

        在精彩的主题报告之后,陆续进行了两场圆桌对话,几十位专家与企业家围绕“碳中和”主题进行了思想的交锋,对清洁能源产业链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

         


        第一场圆桌对话探讨的主题是碳中和格局下的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由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主持,参与交流的嘉宾有: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启仁,浙江华东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林,十一科技副院长、华东分院院长何光阳,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董曙光,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副总经理、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良,天合光能副总裁、天合智慧分布式价值群总裁张兵,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士涛,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家庭光伏事业部总裁黄建明,江苏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总监李少勇,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常务副部长李永强,广东省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市场总监张利霞等。

         

        对话伊始,主持人向对话嘉宾做了个调查,面对电力供应紧张,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拉闸限电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董曙光坦言苏州腾晖用压缩办公和空调用电来置换生产用电;张利霞坦言广东古瑞瓦特利用储能风谷套利和备电的应用场景来克服限电;王士涛坦言中信博通过调休的方式规避限电影响;周大良坦言中电科红太阳科技本身就地处相对缺电的湖南,有序限电,对红太阳影响不大。总体上大家还是能够保证各自产品的连续供应。
         

        面对能源双控、产能受限、全产业链价格上涨的严峻形势,产业链各方是继续观望等待降价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甚至要抢货?
         

        三峡能源源吴启仁表示,作为央企的三峡新能源会把要投建的光伏电站项目做有序的统筹安排,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投产的容量安排,同时也呼吁业主、开发商、组件供货商都要保持理性,作为央企也不想进行市场价格无序的竞争,最后对大家都没好处。
         

        华东院黄春林表示,光伏材料涨价,对于华东院来讲反而是一个机遇,组件回报率很低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综合型的设计单位做规划和系统设计来优化成本,华东院具备以设计为牵头的组织能力、资金能力以及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腾晖董曙光表示,腾晖目前已经不把考核出货量作为关键指标,相反在公司内部把节流挖潜、降低成本、优化费用、苦练内功、加强微创新研发作为目前的重要工作。
         

        日托光伏李少勇认为,此番涨价也是受制于全球疫情影响下众多市场因素叠加而成的结果,当行业处于内外交困,压力重重,却又有利好政策加持之时,企业除了应该更加重视“危机管理”,同时也应努力以“危机求机缘”。日托是较早进入轻质柔性组件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今后面对持续增长的分布式以及BIPV市场需求,日托光伏努力形成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优质服务保障三位一体的格局,协同客户一起发现创造和挖掘潜力市场,为客户带来更多的溢价空间。
         

        十一科技何光明表示,光伏发电或者风电建成以后,成本已经确定,不像火电煤的价格会波动,所以光伏电站建完了以后价格会比较稳定,他认为长期来看煤价格肯定是上涨的,所以最近的限电和能源价格上涨对于光伏是有利的。
         

        中建材集团李永强表示,一分价钱一分货物,物美价廉是永远的主题。在中国的组件市场类似于橄榄球,上面的硅料到组件应用,供需关系应该是供大于需求,只不过是中间过程中比如组件生产厂技术门槛偏低一些上得比较多,就导致了暂时性的需求大于供给,导致了组件的上涨,硅料涨到260元。但是从产业链的环境来说可能是件好事情,因为中国又出了一个“能源双控”,又出了“电价浮动”。不管是“双控”还是“电价浮动”都是想让每一度电或者每一个单位能源产生的价值更高,通过洗牌就会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市场就会慢慢回归到有序。
         

        “分布式光伏电站整县推进”是2021年的关键词,也是此次对话的热点。
         

        中国工商业与户用光伏品牌联盟理事长、天合光能副总裁、天合智慧分布式价值群总裁张兵认为,全社会因为“整县推进”,不仅更多的人了解了光伏,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可开发空间,但由于大投资、大业主的进入,必将重构生态圈。以长远眼光来看,要做好“整县推进”,金融模式、技术方案、运维管理是关键。天合光能立足于扎实的技术方案,在企事业单位、工商业、户用三个主要业务领域拿出有针对性的商业模式,并持续加大投入研发和打造综合数字能源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流程的质量管控和最佳的清洁能源体验,跟主要参与者形成真正利益上的合作共赢,真正把“整县推进”落地。
         

        中国工商业与户用光伏品牌联盟副理事长、阳光新能源家庭光伏事业部总裁黄建明表示,整县推进屋顶光伏建设是国家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对参与其中的企业或品牌,在商业模式、解决方案、应用经验、开发建设能力、服务支撑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将促使分布式尤其是户用市场的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加速。阳光家庭光伏以“多发电”为核心,始终坚持产品标准化、模式差异化、服务精准化,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真正能够更多发电的家庭光伏产品和更优质的一站式服务。同时黄建明也呼吁民营企业要和央国企结盟联营,央国企有强大的背书,民营可以快速落地,各自发挥优势,是“整县推进”中比较合适的也是最快的落地方式。

         


        第二场圆桌对话探讨的主题是碳中和背景下氢能产业发展机遇,由长三角(浙江)氢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鞠全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首席专家、技术总监陈平,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氢能工程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安刚,液空厚普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英歌,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邹昌,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振华,海德韦尔(太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茸蕾,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广敏等。
         

        燃料电池在中国起步的时间和国外实际上差不多,中间有大概十几年的时间中国停止了燃料电池的研究,一直到1998年以后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慢慢进一步研究燃料电池,真正来说产业起步是2017年前后,从2018年、2019年以至最近这两年涌现出了几千家氢能和燃料电池企业。
         

        在燃料电池以及氢能相关装备的自主可控和全球供应链选择上,各家企业一致认为,一定要走自主研发路线,关键设备核心技术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国电投氢能首席专家陈平表示,国电投从五六年前开始涉足氢能,一开始就在追求自主的道路上前行,从最开始的质子交换膜到催化剂到现在做电堆一直到系统,主要的膜电极、催化剂、双极板等都是自主研发,现在也在做空压机等自主化研发。燃料电池现在是导入期,他认为再过五六年会进入更加市场化的阶段,最终市场竞争还是性价比的竞争,性能很重要。在关键材料上,国外供应链非常贵,但是通过自主研发就可以把成本控制住。现阶段还在逐步提升性能,还在和国外看齐,有些地方超过了国外,但是有些地方还差一点,从长远看性价比对我们更有竞争力和优势。
         

        东岳未来氢能副总经理王振华表示,这几年氢燃料产业化进程并不慢,2018年很多系统产业形成国产化,2019年电堆形成大规模国产化,去年80%膜电极都已经是中国自己生产的。关键材料替代涉及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而且应用验证的周期长,所以市场化应用的替代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是我们的国产化进程一直在快速发展。他认为包括在电解制氢以及很多其他领域,中国是最大的市场,同时中国的产业链以后也一定能够支撑起来,只要有龙头企业不断投入资源,而且能够坚守去做,中国企业一定能成为全球的领先企业,而且氢能绝不是中国的氢能,是面向全球的氢能。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氢能生产国、最大的氢能应用国,也是最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国。国家也很明确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重点发展和优先发展中远途中重型的交通工具,拖车、集卡包括其他工程车辆。

         

        博雷顿副总经理孟广敏表示,交通领域中,卡车排放是最厉害的,而且用的油包括排放和发动机效率都是非常落后的。可以说,电机取代发动机不管是效率还是节能减排形成了质的变化。发展中重型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在气温适应性和里程续航性上比纯电动车更好,虽然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较高,但随着产业化的升级和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最终制造成本和应用成本都会降低。

         

        燃料氢能的储运和加注环节,目前被公认为是导致氢能应用卡脖子的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氢能工程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安刚表示,35Mpa、70Mpa、液氢,国内的共识目前是35Mpa为主,因为国内目前重点发展的是物流车、重卡、大巴车,而民用小轿车目前国家从安全角度发展得才刚开始,小轿车主要用70Mpa,70Mpa还不是很需要,可能有些是一两个示范,后期也不会很快发展,主要以35Mpa为主。另外,将来液氢会大规模发展,因为液氢更适合于储存运输,而且大卡、大巴很多会长途运输,只要在起点终点各建一个加氢站就可以了,中间不需要建加氢站。北京市就主推了35Mpa和液氢的两条路线。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氢能工程技术中心是做火箭发动机试验的,是用液氢做燃料,像长征五号就是用液氢做燃料,以前只要是用于军工就是火箭发射、火箭试验,因为氢能的发展,所以想把液氢技术转化成民用,从氢气液化到储存到运输到使用,以后重卡只要安装液氢瓶像现在的液化天然气一样,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他认为在目前阶段,35Mpa为主,将来规模化发展肯定是液氢占很大比例,就像现在的天然气一样,路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卡车后面背着天然气罐,将来是背液氢罐。
         

        液空厚普氢能装备总经理刘兴认为,氢气的运输瓶颈,有很多解决办法,其中液氢是很好的解决途径。随着车端领域大规模运氢和用氢的时候液氢会有大规模应用。

         

        上海舜华副总工程师邹昌认为,加氢站的建设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在国外加氢站有三年或者四年的饱和度过渡。目前国家五部委发布了以奖代补的政策,加氢站在气源方面有补充和销售价格的平衡,政府、企业和运营方在补贴四年的过程中需要均衡价格。

         

        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氢能要实现从现在的0%份额过渡到10%以上,氢源很关键,制氢路径不同决定着制氢关键设备的不同,目前国内能自主生产制氢关键设备的厂家并不多,只有718所、中石化、隆基等寥寥几家。

         

        隆基氢能副总经理王英歌表示,隆基看好用光伏、风电电解水制氢,是真正的低碳绿氢。他认为未来电解水制氢从设备角度来看,一方面降低电解槽和成套设备的成本,目前电解槽的设备成本已下降60%,未来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第二,进一步提升技术领先性,主要是综合电耗,现在一公斤电解水制氢大概50多度电。同时,配合光伏和风电进一步做成本下降,所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就可以降下来。现在煤价涨了2000元/吨,碳成本在提高,煤制氢成本在提高,现在全国只有50块钱一公斤的碳价,现在用煤制氢大概16-17元/公斤,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如果在新疆这些光热条件特别好的地方也可以做到20元/公斤以下,所以对于绿氢的发展十分看好,相信在未来3-5年内就可以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还需要一些政策鼓励和加持。

         

        海德韦尔(太仓)董事长顾茸蕾表示,中国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机遇,有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市场,唯一需要做的是要有耐心一点点磨炼好技术,不要急于求成,最终真正做到性价比最好。


        本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嘉宾一直认为,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是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必将在我国“碳中和”任务中承担更大的使命。未来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也会很深刻地影响到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经济杂志社等主流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亚洲天堂三区